您现在的位置是:立马万言网 > 热点
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立马万言网2025-01-27 06:54:25【热点】6人已围观
简介从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,到四季茶香的田园农家;从地处偏远的“云端村落”,到工厂林立的产业园区……如今,在雅州大地随处可见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)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立足农村、农
从风景秀丽的完善旅游景点,到四季茶香的农村田园农家;从地处偏远的“云端村落”,到工厂林立的金融基础建设金融产业园区……如今,在雅州大地随处可见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。设施
“十三五”期间,打通全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服务立足农村、最后农民、公里农业,完善出钱、农村出人、金融基础建设金融出力、设施出智,打通将“以人为本、服务便民利民”的最后金融服务举措不断深入推进,通过设立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,将优质金融服务送到农村群众家门口,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。
金融机构工作人员(右一)将金融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
数据看成效
我市目前有1860个
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
记者从人民银行雅安中心支行获悉,2020年全市新增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205个,对315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。截至2020年末,全市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1860个,基本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。
市民谈变化
存钱取钱不出村
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服务
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,曾被称为“云端上的村庄”。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,这里也曾是金融服务无法企及的地方。直到2017年,索道修通之后,“云端上的村庄”终于与山下公路相连。
“路”通之后,金融服务也得跟上。2018年,金融机构与申绍华家的“天边小学小卖部”以“经营实体共建模式”建立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,确保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查询、转账汇款、取款、缴费等基本金融服务。
“到我们店来消费,除了现金支付还支持扫码支付,甚至POS机刷卡。”申绍华说,以前存钱、取钱都要到场镇上的信用社网点,现在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修到了村里,大大满足了乡亲们的日常金融需求,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优质金融服务。
另一边,曾是金融服务“盲区”的名山区百丈镇银木村,自从村里有了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后,不少村民直呼“太方便!”“以前收茶叶款只能带在身上谨慎保管,现在取款、存款都能‘一站式’搞定。”村民姜大元说。
展望“十四五”
金融知识“人人懂”
普惠金融惠民生
以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+金融联络员为补充,如今,我市实现每个乡镇及行政村至少有1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,每个乡镇(社区)和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金融服务联络员,建设一个多层次、立体式、全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,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。
“现在,金融服务种类越来越多,新服务、新设备层出不穷的同时,新的诈骗方式也越来越多,村民在享受便捷现代化金融服务时,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掌握防范金融诈骗的知识。希望能通过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(点),多开展一些‘金融课’,给大家普及一些金融知识,提高我们的金融素养。”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满堰口组村民高世美表示。
“现在,农村的金融环境越来越好,普惠金融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各个角落。”汉源县乌斯河镇贾托村10组的村民康大坪是一名花椒种植户,他希望每周或者每月能开展一到两次金融讲座,为村民普及一些金融利好政策、金融产品、金融安全知识、业务咨询、致富技能等知识,增强村民致富奔康的信心,把普惠金融“村村通”变成金融知识“人人懂”,助推乡村振兴再上台阶。
本报记者 蒋阳阳
很赞哦!(23914)
上一篇: 多方共同努力 齐创阀门产业转型升级
下一篇: 用品牌战代替价格战 橱柜企业要站高看远
站长推荐
友情链接
-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显著提升
- 《生死狙击2》研发专访视频公开!1月21日不限号开战
- 锁定1月18日!CSOL异星前哨特别直播即将开启
- 海域功能区分更清晰
- 微软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游戏收入增长了8%
- 穿越火线《全球使命3》列车站台掀起爆破狂潮
-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
- 借一体化东风 谋高质量发展_
- 五 星 级售后服务!万事兴集成灶获得《NECAS全国商品售后服务达标认证证书》
- 《斗神》首创DIY打造系统 让您轻松get强力专属装备
- 建好一方工坊,共富一方乡亲_
- 《航海世纪》名将远征版本现已上线开启讨伐蛮族之战
- 强动能!红橡树门窗营销总监李驰平受邀接受广东省门业协会专访
- 我市“三化”举措推进政务服务利企便民_
- 来了它来了 《问道》人气活动隆冬节盛大开启
- 工信部等部门启动专项行动 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
- 宝剑赠英雄,《命运2》bungie30周年武器一览
- CFS第十届财经峰会暨2021可持续商业大会重磅来袭
-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一季度工作会议
- 中国两项文献遗产新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