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立马万言网 > 综合

“我在等一条船来接我” 40万人的回龙观漂流记

立马万言网2025-01-25 08:32:06【综合】1人已围观

简介摘要:这场暴雨,40万人一起经历了一场“漂流”。 华夏时报www.chinatimes.net.cn)记者 刘诗萌 实习生 侯金慧

摘要:这场暴雨,等条40万人一起经历了一场“漂流”。船接

“我在等一条船来接我” 40万人的回龙观漂流记

华夏时报(www.chinatimes.net.cn)记者 刘诗萌 实习生 侯金慧 北京报道

7月16日,北京暴雨的漂流那天傍晚,住在回龙观的等条崔澍见到了当天爆红网络的“喷泉”。

距离回龙观地铁站不远处的船接十字路口,因为积水过多,龙观路中央一口窨井盖中的漂流地下水不断向上喷涌,达到三四米高,等条如同喷泉。船接不远处,龙观地面上还有一汪“泉眼”,漂流汩汩地冒着水,等条井盖被顶到了一旁,船接在雨中静静地趴着。龙观

“太危险了,万一人或者车不小心陷进去怎么办。”搭同事顺风车回家的他,庆幸自己今天的“蹭车”福利。因为他远远看到,育知东路轻轨桥桥下的下沉式隧道,像一柄圆底锅,接住了掉下来的雨水,水位早已突破了桥下的水位警示标志。而位于桥上的回龙观地铁站,其A出站口的下沉阶梯已经被积水淹没了很多级。

而这其实是该站的唯一出口。根据交通部门6月15日发布的北京地铁早高峰大数据,每天早上在这里搭地铁上班的人数平均有11550人,在整个北京22条地铁线路、370座地铁站中,排名第八。

作为北京几大“睡城”之一,没有人说得清回龙观现在到底住着多少人。根据2011年底的调查数据,回龙观地区辖区面积30.6平方公里,聚集常住人口37.1万人。那一年北京常住人口2019万人,到2017年已经增长到2170万,如果回龙观的人口按照同比例增长,将会达到40万左右。

而这一次,因为这场暴雨,40万人一起经历了一场“漂流”。

塌方的路肩,倒下的护栏

7月15日晚,2018年世界杯决赛。

凌晨看完比赛后,家住上地地区的北京人李巍1点就睡下了。当时,门外已经开始下雨,不过并不大。没想到,第二天早上醒来,情况却有些出乎预料。上班路上积水很深,几乎达到了6年前那次暴雨的深度。不过即便如此,由于怕麻烦,他也并没有换上拖鞋去上班。他没有想到,下了地铁之后,面对的不是往常走惯的水泥路,而是一条“河”。

走在地铁站到公司的路上,崔澍看到,路旁停着的大巴车半个轮子已经没入水中。维持秩序的交警穿着雨衣站在路中央,人们纷纷举着伞,蹚过漂着落叶、快到膝盖的河,湿漉漉地走进办公区,开始周一的工作。

下班的路更是一场鏖战。平时骑共享单车只需要15分钟的路程,下雨天需要绕路,再加上堵车,顺路送他回家的同事足足开了半个小时。车子开到回龙观地铁站附近时,他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观,除了“喷泉”以外,还有“瀑布”:雨水从桥两侧向下哗哗地流着,仿佛一道雨幕,遮住了前路。这座双向六车道的隧道,已经在入口处设置了禁行路障,仅仅开放了由东向西的两个车道。

事实上,那一天有七八辆车进水熄火,被困在几条被封住的车道中,积水甚至快要没过车顶。经过及时的抢险救援,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件。同时,也有至少5辆排水车在这里进行作业,最终随着雨势渐小,17日上午积水基本排净。

17日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实地探访这座桥时发现,受雨水冲泡最严重的路肩有一部分已经塌方,碎砖块和水泥翻出暴露在表面。另外,路中间的护栏也有一部分在雨中倒塌,而没倒下的部分也显得锈迹斑斑。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,这些栏杆几年前就曾翻修过,并不是旧设施。

据北京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提示,受到降雨天气影响,截止到16日20时30分,北京公交集团共有18条线路采取调度措施,其中采取甩站措施8条,采取区间措施10条。

积重难返的城市热岛

根据北京气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,从15日20时出现降雨算起,截至18日6时降雨持续约58小时,降雨时间相当长。降雨过程中,对流发展旺盛,降水效率高、短时雨强大。16日2——3时,密云西白莲峪1小时降雨量达117毫米,雨强超过“7·21 暴雨”的单点极值,仅次于2011 年“6·23 暴雨”。

另一个特点是,这次降雨空间分布不均,东北部平均降雨134.9毫米,其次是西南部92.5毫米,东南部78.3毫米,西北部58.9毫米,密云、怀柔、昌平、石景山至房山一带降雨相对明显。

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,北京现在的降雨不再是断断续续的小雨,而是集中在某个区域、来势汹汹的暴雨。据他回忆,1963年北京曾经爆发过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,当时连续下了28天雨,上万房屋倒塌。根据测算,28天的雨量加起来,才比6年前“7·21暴雨”多一点点。

另外他指出,一定程度上,北京的地下排水系统有“积重难返”的问题,“它就不是为了2300万人口设计的。”水利方面的专家曾经估算过,如果完全重新去设计、改造北京的地下水系统,使之适应现在的人口数量,起码需要花2500多亿。而北京2017年的财政收入,也不过5430.8亿元。

2017年底,北京市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意见,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,将70%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。不过在这一方案中,对于北京城市建成区的要求也仅仅是到2020年使20%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。

单价5万的“价值洼地”

“我在西二旗公交站,等一条船来接我。”暴雨后刷屏的段子,幽默中也带着一丝无奈。

在北京的区域规划当中,同属于昌平区的回龙观和天通苑主要为居住区,回龙观由于距离“中国互联网之都”中关村软件园较近,是IT码农的聚居地;而天通苑占据地铁5号线的北端,交通出行方便,租金与市中心相比较为低廉,因此成为各个商圈工作的人共同的选择,被称为“亚洲最大社区”。

然而,在近半年北京房租租金普涨的局势下,这两个区域的价格也不再那么便宜了。2013年前后,在天通苑租一个15平米左右的合租单间每月只需要1000元不到;五年后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2018年初采访时,这一类型的房子租金均价已经在1500元/月左右,整租一居室的价格也达到5000-6000元。

水涨船高的还有房价。贝壳二手房数据显示,回龙观地区2018年6月二手房参考均价为51946元/平米,比天通苑单价高出6000元。不过,相比北五环内奥森板块7万以上的均价,这里已经算是京北较为便宜的价值洼地了。

在崔澍看来,更加折磨人的是通勤的体验,在人口密度如此大的地方,出行就意味着要和上万人一起挤地铁,“每天上班似打架”。即使开车,早晚高峰期间从回龙观到西二旗和中关村的道路也都拥堵严重。

7月初,北京市委通过了《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,拟在3年内向该地区投入近200亿元资金,更新提升回龙观、天通苑区域的各项配套。

在一场大雨中“奇幻漂流”后,回龙观人民能否迎来他们期盼已久的晴天呢?

(为保护受访者隐私,崔澍、李巍为化名)

责任编辑:李明徽;主编:陈岩鹏


很赞哦!(53363)